
太灵了,耳鸣渐渐没了
在很多大夫的认知里,耳鸣多由肾虚、肝火、脾虚湿困所致,但我在临床四十余年,对这个观点却有不同见解。
判断一个理论是否全面,最简单的方法是看能否解释特殊病例。曾有位患者,常年补肾养肝、健脾祛湿,生活习惯近乎 “养生范本”,却仍被耳鸣困扰十年;还有位年轻人,既无肾虚之象,也无肝火之征,却在一次感冒后突然耳鸣不止。这些案例让我意识到,传统病因观或许忽略了关键病机。
前年,我在门诊遇到一位特殊的耳鸣患者:32 岁的程序员,体型匀称、饮食清淡,却被蝉鸣样耳鸣折磨半年,西医诊断为 “神经性耳鸣”,营养神经药物无效。正当我困惑时,父亲的一番话点醒了我。
他问:“你有没有发现,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的人,即便没有明显虚证,也容易耳鸣?” 我回想诊室里的年轻患者,大多从事脑力劳动,长期熬夜、精神紧绷,不禁追问:“这和耳鸣有什么关联?”
父亲解释道:“人体有一套精密的'气机循环系统’,大脑过度耗氧、情绪长期紧张,会导致头部'气血湍流’—— 就像水管里水流过快会产生噪音,脑血管痉挛、气血运行紊乱,就会冲击耳窍引发耳鸣。现代人长期处于'脑过载’状态,吸入的雾霾颗粒、摄入的食品添加剂,还会形成'浊毒’黏附在血管壁,进一步阻碍气血清浊分化,这才是很多耳鸣久治不愈的根源。”
我追问:“那该如何治疗?” 父亲写下一个方子:天麻、川芎、石菖蒲、泽泻、丹参、甘草。
“此方为何能治耳鸣?” 我指着药方请教。
父亲逐一解析:
天麻、川芎:如同给 “湍流的气血” 踩刹车,平息头部风动,改善脑血管痉挛;
石菖蒲、泽泻:化除耳窍浊毒,就像清理水管里的淤泥,恢复清阳上达之路;
丹参、甘草:养血和中,防止长期浊毒损伤气血根基。
“你看那些长期用脑过度的患者,舌象多有两大特征:舌尖红如草莓(气血上冲)、舌根腻苔(浊毒下注),这就是'上实下虚’的典型表现。此方先降上冲之气血,再化耳窍之浊毒,最后补下焦之虚损,三管齐下才能奏效。”
临床验证发现,以此方为基础加减:
伴随失眠加酸枣仁、夜交藤;
鼻塞流涕加辛夷花、苍耳子;
腰膝酸软加桑寄生、杜仲。
多数患者服药 2 周后,耳鸣响度明显降低,1 个月后发作频率减少。但父亲特别叮嘱:“对突发耳鸣伴听力骤降者,需先排除耳部器质性病变;若耳鸣持续超过 3 个月,需配合耳穴压豆(神门、内耳、肝穴)增强疗效。”
如今再看耳鸣,不再局限于 “肾虚肝火”,而是从 “气血湍流 + 浊毒瘀滞” 的现代病机切入 —— 这或许就是中医在传承中创新的意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股票免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