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成都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,说大吧,就是个学车的消费纠纷,牵扯的钱也就一千八百块;说小吧,这事儿在网上一说,一下子就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窝子,让不少有过类似经历或者正准备学车的朋友们感同身受。
事情的经过其实不复杂,但里面的弯弯绕绕,却很值得咱们普通老百姓掰扯掰扯。
这事儿的主角,是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,姓付。
跟很多同龄人一样,她想趁着暑假把驾照给考了,也算是给自己添一项新技能。
于是,她在一家驾校交了1800元,报了自动挡的课程。
这个价格听起来挺实惠,当时驾校也承诺得好好的,说会提供“一人一车”的教学,而且教练“态度温和”。
小付同学和家里人都觉得这事儿挺靠谱,合同一签,钱一交,就满怀期待地开始了。
开头很顺利,科目一的理论考试一次就过了,全家人都挺高兴,觉得拿到驾照就是早晚的事儿。
可谁也没想到,问题恰恰出在第一次上车练习的时候。
小付同学刚坐上驾驶座,还没怎么着呢,那位负责教她的女教练就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“教学风格”。
这种风格不是耐心指导,而是劈头盖脸的怒吼和咆哮。
据说,教练不仅声音大,情绪激动的时候还会拍打车身。
咱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:一个新手,本来就紧张得手心冒汗,分不清油门刹车,旁边再坐着一个随时可能“爆炸”的教练,那感觉哪里是学技术,简直就像是在战场上排雷,心理压力得有多大。
结果可想而知,小付同学当天直接被“练哭了”,回家抱着她爸爸,说什么也不想再去那个驾校了,心理上留下了不小的阴影。
事情到了这一步,作为家长,小付同学的父亲付先生肯定不能坐视不管。
他立马找到了驾校的校长,想讨个说法。
付先生的诉求很明确,不是来挑剔教学水平高低,而是认为驾校的服务态度有严重问题,把孩子给吓着了,这学是没法再上下去了。
驾校校长的处理态度一开始看着还行,他表示可以马上给小付同学换一个教练,甚至自己亲自来教。
但对于已经受到惊吓的小付同学来说,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换个教练那么简单了,而是对这家驾校整个环境都产生了恐惧和不信任。
所以,她的决定很坚决:不学了,要退费。
这一下,真正的矛盾就爆发了。
一谈到退费,驾校就把当初签的合同拿了出来。
合同里有一条写得很清楚,如果是学员因为个人原因主动退学,那就算违约,驾校要扣掉总学费的45%。
按照1800元的总费用算,就是要扣掉810元。
而且,驾校还给出了一个让付先生无法接受的“二选一”方案:要么,你接受扣款,我们退你剩下的钱,你考过的科目一成绩可以保留;要么,我们全额退款给你,但你必须同意我们把你通过的科目一成绩给注销掉。
这个方案一出来,付先生彻底火了。
他觉得这事儿从根上就讲不通。
什么叫“学员个人原因”?
明明是驾校的教练态度恶劣,没能兑现“态度温和”的承诺,才导致孩子吓得不敢再学。
这责任怎么看都应该在驾校一方,是驾校先违约了,怎么反过来还要扣学员的钱呢?
至于注销科目一成绩,那就更没道理了。
那个成绩是孩子自己凭本事考出来的,是国家认可的,驾校凭什么拿这个作为要挟退款的条件?
这就好比你去饭店吃饭,菜里吃出个虫子,你要求退钱,饭店说可以,但你得承认是你自己不想吃了,还得把已经喝进肚里的汤给吐出来,这逻辑谁能接受?
双方就这么僵持住了。
付先生认为驾校的做法不合理,坚决不同意扣款。
驾校这边呢,也咬着合同不松口,还说为了表示“诚意”,可以从那位女教练的工资里扣九百块钱,算是对她的处罚。
但这种做法在付先生看来,更像是在转移矛盾,是驾校内部的事情,并不能解决他们家作为消费者的核心诉求——得到一个公平合理的退费处理。
眼看私下协商解决不了问题,付先生选择了向政府的职能部门,也就是当地的公园城市建设局进行投诉。
相关部门接到投诉后,很快就介入了调查和协调。
这件事也因此从一个简单的个人消费纠纷,变成了一个受到社会关注的公共事件。
其实,小付同学的遭遇,在咱们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。
很多人在学车过程中,或多或少都遇到过态度不好的教练。
有些教练把严厉和粗暴混为一谈,认为不大声吼、不说几句难听的,学员就学不会、记不住。
这种陈旧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教学观念,在驾培行业里依然存在。
但现在时代不同了,学车本质上是一种消费行为,学员花了钱,购买的是驾驶培训服务,这项服务理应包括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基本的尊重。
如果提供的服务带有侮辱性、恐吓性,那就属于服务质量存在严重瑕疵,消费者完全有权利要求停止服务并获得相应的赔偿或退款。
从法律角度看,驾校提供的格式合同虽然具有法律效力,但其中如果存在加重消费者责任、减轻自身义务的“霸王条款”,其合法性也是存疑的。
在这件事里,将因服务质量问题导致的退学归为“学员个人原因”,本身就是一种对事实的歪曲。
付先生一家坚持维权,等待官方的协调结果,这不仅仅是为了那一千八百块钱,更是为了维护一份消费者的尊严和权利。
他们的经历也给所有正准备学车的朋友提了个醒:在报名之前,除了看价格,更要多方打听驾校的口碑,特别是教练的评价。
签订合同时,要仔细阅读退费等关键条款,对于模糊不清或者不合理的地方,要当场提出来。
万一真的遇到了类似的不公正待遇,不要忍气吞声,要学会保留证据,勇敢地通过协商、投诉等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股票免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